家长素质对子女家庭教育有何影响?
#家庭教育#暑假里,谈论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很有必要。笔者试图通过家庭教育方式的优劣,提醒家长重视孩子的家庭教育。其实,家庭教育才是孩子优劣的分水岭。不信?
大量事实已经表明:一个人从自然人到优秀的社会人,家庭的影响和规范作用占很大的比重。
这是因为特定的家庭成员的文化结构、道德水平结构、志趣爱好结构和职业专业结构等等所形成的特定的家庭文化氛围,必然会使生活其中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。
家庭的影响往往是无法抗拒的,是在长期的潜移默化中完成的,因而这种氛围的浸润是非常明显的。
笔者根据20余年的教育经验,以为目前一般中小学生的家庭情况,大致可以分为以下类型:
01、娇纵型
主要表现:
1。子女的物质消费超过实际所需要的数量和质量;
2、子女的行为没有或很少受到规范化要求;
3、子女的人格发展被忽略;
4、子女的人格缺陷被掩盖,由于家人的迁就甚至鼓励,使之形成恶习。
形成原因:
1、家庭经济状况良好,在比较富裕水平以上。
2、孩子与祖父辈共同生活,受到过份溺爱。
3、父母不正确的养育思想,对子女的不良影响。如不愿让子女再像自己从前那样生活等等。
这类家庭的子女往往承受挫折的能力较差,懒惰、意志薄弱、缺乏自理能力,动手和动脑能力一般都不出色。
因此,文化学习成绩一般不好;行为随意任性且不善交往,应变能力差,在家庭以外常受别人欺负,而且容易沾染不良嗜好,极易成为社会不良分子捕猎的目标。
家教建议
1。家庭成员统一教育口径,确定并相对稳定对子女的近、中、远期教育规划和基本指导思想。
2、经常关注子女在各个年龄段所应达到的各项发展指标,使全家人,包括子女都清楚了解,并不断强化子女承受挫折的心理素质。
3、随时随地、因势利导地对子女进行教育引导,言传身教,注意长辈的示范效应。
4、对子女的物质消费做到计划安排,以实用够用为标准。
5、规定子女必须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力所能及的、经常性的家务劳动,鼓励子女积极参加公益性义务劳动。
6、帮助子女在德、智、体诸方面树立较高的通过积极努力能达到的目标,帮助制订并不断督促完成计划,不断强化子女的远大理想。
02、强制型
主要表现
1。家长从不或极少倾听子女的意见,主观蛮横,总是以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子女,经常体罚谩骂子女,不允许子女有任何自主言行。
2、对子女的限制过繁过严,甚至达到苛刻的程度,不给或极少给子女自由活动的空间和时间,在外人面前从不考虑子女的自尊心。
3、对子女的学习成绩要求过于苛刻,喜升恶降,不能容忍子女学习上的退步。
形成原因
1、家长受旧教育观念影响严重,缺乏现代家教理论知识和科学的方法。
2、家长出于高期望心理,对子女的前途过早主观定向。
3、家长之间盲目攀比,虚荣心很强。
4、家长把自己的生活体会强加于子女。
5、家长出于“安全”考虑,对孩子过分保护。
对子女的不良影响:家长在子女心目中的威信往往不高,孩子表面屈服于“高压政策”。孩子往往显得很拘谨,也很敏感,常处于紧张恐惧状态;孩子可能形成习惯性说谎、搞两面派随着子女年龄增长,极易形成逆反心理,甚至造成严重后果。
基于20多年的教育经验,作者认为,当前中小学生的家庭状况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:
01,宠爱型
主要表现:
1.儿童的物质消耗超过了所需的实际数量和质量;
2,孩子的行为不受或很少受到标准化的要求;
3,儿童的人格发展被忽略;
4.隐藏了孩子们的人格缺陷,由于家庭的包容甚至鼓励,他们形成了恶习。
成立原因:
1.家庭的经济状况良好,高于相对富裕的水平。
2.这个孩子和他的祖父母住在一起,被宠坏了。
3.父母错误的育儿思想会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。如不愿让自己的孩子像以前那样生活。
这些家庭的孩子通常承受挫折,懒惰,意志薄弱,缺乏自我保健能力,通常不善于动手和动脑。
因此,文化学习成绩普遍较差;该行为是随意的,不合社会的,适应性差,经常被家庭以外的其他人欺负,并且容易被不良习惯所污染,很容易成为社交不良分子的狩猎目标。
家教建议
1.家庭成员有统一的教育水平,并确定并相对稳定其子女的短期,中期和长期教育计划和基本指导思想。
2.始终注意儿童在各个年龄段都应达到的各种发展指标,以便整个家庭,包括儿童在内,都能清楚地理解并继续增强其子女承受挫折的心理素质。
3.随时随地根据情况对儿童进行教育和指导,以言传身教,并注意老年人的示范作用。
4.以实用和适当为标准,为儿童的物质消费制定计划和安排。
5.规定儿童必须及时,定期,保质保量地完成家务劳动,并鼓励其子女积极参加公益志愿工作。
6.帮助孩子建立更高的目标,这些目标可以通过在道德,智力和身体方面的积极努力来实现,帮助制定并不断监督计划的完成,并不断增强孩子的崇高理想。
03,强制性
主要表示
1.父母从不或很少听取孩子的意见,主观和自大,总是对孩子施加自己的愿望,经常惩罚孩子处以体罚,并不允许其子女有任何独立的言语或行为。
2.对儿童的限制过于严格,甚至达到了苛刻的程度,没有给儿童自由移动的空间或时间,也没有给他们很少的空间和时间,也不要在外部人面前考虑他们的孩子的自尊。
3.对儿童学习成绩的要求太严格,他们的喜好有起有落,他们不能容忍孩子的学习能力下降。
形成的原因
1.父母受到古老教育观念的严重影响,缺乏现代家庭教育的理论知识和科学方法。
2.由于寄予厚望,父母过早地主观对待孩子。
3.父母被盲目地比较,并且虚荣心强。
4.父母将自己的生活经历强加给孩子。
5.出于“安全”考虑,父母过度保护了自己的孩子。
对孩子的负面影响:父母常常对孩子没有很高的声望,孩子屈从于表面上的“高压政策”。儿童往往非常谨慎,敏感,经常处于紧张和恐惧的状态。儿童可能养成撒谎或两面子的习惯。随着孩子的长大,他们很容易养成叛逆的心理,甚至造成严重的后果。
- 上一篇:什么是青少年素质教育,如何提升呢?过来人说说经验!
- 下一篇:没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