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理素质差怎么办?怎么增强良好的心理素质呢?
随着整个社会的受教育程度的逐步提高,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也逐渐备受关注。人们渐渐发现现在大学生的心理素质通常比预想中的要差很多。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差是由什么原因导致的呢?有什么办法能够增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?下面是小编针对这个问题整理的相关资料。
(1)培养客观的自我意识
培养大学生学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,增加自信,消除自卑和恐惧。由于刚从紧张的高中生活步入大学,很多大学生难以从曾经的众星捧月的环境中转换过来。曾经成绩优异的自己突然变得和周围人不相上下,有种泯然众生的慌乱。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大学之前被灌输的 ;天之骄子 ;、 ;人中龙凤 ;的观念与现实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反差,学生一时难以接受自己是普通人的事实。进而产生自卑感与对现实的恐惧感。
(2)学会自我调适情绪,提升自信
很多大学生在步入大学之前都是以学习为重。进入大学之后则会因为人际交往产生困扰。很多大学生想得到别人的关心与体贴,又怕麻烦别人不敢与人接近。大学生的自我心理调适,自我调适其实就是调整我们的认知结构,完善自我的意识,学会调节情绪,锻炼我们的意志品质,丰富人际交往,提高适应能力,塑造健全人格 。树立目标,明确目标。适应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换,提高学习兴趣与自主性。
(3)培养学习的自主性,科学生活
很多大学生由于刚摆脱高考紧张的学习氛围,难免会过度放松。而当发现学习落后甚至挂科的时候就会突然开始焦虑紧张,甚至有心理素质太差的学生因为压力过大而自杀。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,培养学习兴趣,学好专业知识,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。大学生的学习往往负担较重,心理压力较大,为了保持长期学习效率,必须科学地有规律的安排好每天的学习、锻炼、休息。同时,大学生还要学会科学用脑。
很多时候大学生心理素质差并不是进入大学之后才出现的问题,其实在中学时期以及家庭中就已经埋下了隐患。要维护和增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,我们的家庭、学校、社会也要为大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身心健康的良好环境。而最重要的一点,大学生也应该学会成为增强自己心理素质,提高自己心理健康水平的主人。